兰州商学院兰州商学院
工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兰州商学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2009-11-16 00:00   工会

兰州商学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兰州商学院院长  傅德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校党委的委托,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近期工作回顾

近年来,学校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认真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新校区建设为重点,团结带领全校广大教职员工,艰苦奋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使学校的建设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异成绩

我校自2004年开展迎评促建工作以来,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规定和要求,按照“总体设计、分解指标、分级评估、分项建设、分段推进”的思路,经过全面启动、自检自查、全面建设与预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和整改五个阶段扎实有效的工作,在评建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全校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保质保量地全面完成了各个阶段的评估工作任务。特别是在今年51116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和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组认为,兰州商学院在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秉承“博修商道”的校训,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奉献精神,在艰难的办学条件下,团结奋进,负重自强,艰苦创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已成为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教育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及财经类在职干部和人员培训基地。专家组认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正确,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得力,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成效明显;教学管理逐步规范,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效;学校重视教风学风建设,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学生基础扎实,社会声誉良好。同时,专家组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评建办公室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对专家组反馈意见认真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学校评估整改的总体方案。目前评估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通过此次教学水平评估,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凝练了办学特色,强化了教学基本建设,规范了教学管理,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完成了和平校区土地征购、拆迁及一、二期工程的全面建设工作

为从根本上改变我校占地面积狭小,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缺口大,教学基本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学校于2004年决定在榆中县和平镇征地规划建设新校区。为此,学校先后成立了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和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按照“规划设计适度超前,按需分期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开展了立项报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和新校区一、二期工程的建设工作。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拼搏,顺利完成了新校区1000余亩土地的征购和平整工作、大量农户的拆迁工作、近三亿元建设资金的筹措和贷款工作,以及一、二期工程的规划、报批和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新校区主教学楼、二级学院教学楼、实验楼、阶梯教室、五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工公寓及行政办公楼基础工程、锅炉房、浴室等近17万平方米的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亿多元。顺利保证了今年秋季8000多名学生的整体搬入。虽然新校区的基本办学条件和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校园周边环境仍不尽如意,但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从近两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目前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基本正常。和平校区的全面投入使用,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我校建设和发展空间不足的根本问题,为学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学校以迎评促建为契机,以内涵质量提升为重点,苦练内功,下大气力,重点抓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全面统一规划,首先扶持重点,促进相互交叉,注重内涵建设”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和“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的学科建设方针,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努力培育优势学科群。目前学校已建成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成功申报并获得了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省属高校中首次获得了MBA学位培养单位资格。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框架和体系已基本建立,在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近两届166名研究生毕业生中,有25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在多年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已经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经、管、文、法、工、理等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声誉和重要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目前我校师资队伍中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部级优秀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甘肃省“333”、“555”人才程入选者1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和“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7人。这些高精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强化新办专业建设,打造和培育品牌特色专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经过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多年来的精心工作和共同努力,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承载作用。2007年我校统计学专业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专业被确立为校级品牌特色专业;新开办的贸易经济、金融工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前提,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特别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力度,专门制定了《兰州商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课程申报建设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3门,校级精品课程26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网络课程建设,鼓励各学院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申报建设网络课程,现已完成了30门网络资源课程的建设任务,为我校积极开展网络资源的教学工作及网络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材建设方面,学校根据《兰州商学院精品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抓了精品教材的建设工作,组织完成了校级精品教材的申报和评定工作,积极促进教材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学校严格规范教材征订和选用工作,积极选用21世纪教材、国家规划的系列教材和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学校鼓励教师立足教学实际,编写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自编教材。近三年来我校教师自编教材112部,其中有8部教材获得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着力加强了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规范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来,学校共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0余个,累计投入实习和实训经费140余万元。同时,对校内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学校组建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确立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终审评议答辩,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内培外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近三年来,学校先后选送137人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选派204名教师到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06人。学校专任教师总量,正、副教授人数,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人数,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的数量分别从2006年的618人、243人、178人和16人提高到现在的694人、290人、331人和30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改善。同时学校于2006年争取并获得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大学科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对外影响。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校党委、校行政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分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为副主任,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互评、领导听课、专家督导等多种形式,结合开展“三项学习”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在评优评奖、年终考核、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等方面大力推行了“教学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师风建设的质量与岗位聘任及各种评优工作相挂钩。通过奖优罚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了我校师德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违反教学管理规定的教师进行处理,维护了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保证了师德建设不断取得实效,使学校的教风和学风有了明显的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科研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学校坚持“面向教学、面向应用、面向西北”的科研工作方向,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0项,国际合作及横向课题19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954篇,其中收录于SCICSSCIEI等国内外引文检索系统的论文233篇,出版教材112部、专著68部。学校坚持科研促教学,积极开展教改立项,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和中青年教师成长。在近年来的教学成果评选中,我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教育厅级奖13项,科研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学校重视以人为本,全面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教育。结合助学贷款偿还以及考试纪律等突出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加强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诚实守纪的良好行为规范;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并通过网络关心和回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了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发挥了网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作用。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队伍的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加强了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和日常检查工作,充分发挥了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坚作用。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助学体系,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实施方案,抓重点环节、明确重点扶持对象,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强有力地推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助学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党团组织的设置形式,在学生公寓中建立党团组织,认真做好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发挥了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提高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团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织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专业实践团、商务实践团、社区志愿服务团,以及文艺下乡慰问团、革命圣地考察团等一系列实践团队,通过主题团会、成果交流暨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及时组织开展和总结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对国情的体验和理解,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拓宽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渠道和平台。学校的团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了中宣部、团中央和团省委的表彰

 六、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巩固和扩大招生渠道,争取并获得了少数民族预科的招生资格,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和各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连续三年来新生报到率分别为92.5%94%97.7%,呈稳定增长势头。在做好招生工作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招生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都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大学生搞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组织校园招聘会,构建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努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经过不懈的努力,近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甘肃省高校中位居前列,在2007年甘肃省人事厅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我校获得综合优秀奖。

七、建立并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学校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和省纪委第八次全会精神,召开了校纪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切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学校结合“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加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建立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二级单位分别与分管校领导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向分管校领导汇报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学校认真组织学习了全国高校反腐倡廉会议精神,制定印发了《兰州商学院反腐倡廉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了一套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学校加强了对学校各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学校工作要点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了对新校区建设、招生录取工作、人员招聘、职称评定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认真做好了信访案件的处理工作,化解纠纷,维护稳定。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学校的顺利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

学校努力拓宽外教聘请渠道,稳定外教数量,提高外教质量,认真做好了外教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学校与美国美中教育交流服务机构(ESEC)、国家外国专家局、甘肃省外国专家局合作,成功举办了第8期西部地区中青年干部英语强化培训班;学校与甘肃省委组织部培训中心、甘肃省外国专家局合作,成功地承办了甘肃中层干部英语培训班的培训及管理工作;学校与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的校际交流合作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已有7名学生赴法国欧亚管理学院学习;学校目前已成为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成员单位,该项目的启动使我校的在校生具有了到美国8所州立大学进行本科学习的申请资格。

九、成人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

学校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工作,修订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理顺了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机制,加强了教学、科研与考试管理,提高了教学与科研水平,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在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科优势,积极申请增设了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四个成人教育专业;学校广泛开展招生宣传,顺利完成了招生录取与学生电子信息注册等各项工作;学校积极协助省自考办,圆满完成了自考课程的命题、巡考和阅卷工作。学校成人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十、规范和加强了后勤和资产管理工作

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后勤和资产管理管理,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基本完成了后勤部门ISO9000认证内审工作,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实施服务承诺制和服务问责制,确保后勤服务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加大了对后勤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做好水电暖供应、餐饮、物业管理等基础性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突出了重点服务和特色服务。保障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精神,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按时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通过资产清查,基本为摸清我校国有资产和实际财务状况、编制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和准备了一定的数据,为加大对现有校舍资产的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提高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经过资产清查,近三年学校资产总量净增36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净增1039亩,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净增75间,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净增 12万余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净增5万余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对照其他财经类兄弟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财务困难是制约我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新校区的建设,虽然有效拓展了我校的办学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夯实了办学基础,但同时也给我校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截止目前,我校已贷款4.168亿元,通过长青学院向教职工集资近5000万元,合计达到4.7亿元,每年仅支付利息就需开支3300多万元。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二期1.75亿元贷款即将到位,学校累计贷款和集资将达到6.45亿元。从2009年开始,我校每年将还本付息将近6000万元。因此,学校目前贷款额度大、负债率高、还债能力弱,财务困难已成为制约我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高人才总量不足

在甘肃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9所高校中,兰州大学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了95%;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政法学院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均达到了70%以上。我校目前研究生教师的比例只有52%,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数量更少,仅占到教师队伍总数的3.89%。学科带头人、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省部级专家等拔尖创新人才总量偏少,目前教授只有55人,副教授只有235人,距离办大学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三、学校现行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跟不上学校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学校现行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过于僵化,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对我校的建设和发展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机关部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岗位职能存在着严重的交叉,导致机构臃肿,职能重叠,人浮于事;个别二级学院的设置缺乏充分的科学的论证,校院两级及院系之间的职责与权限不够明晰,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决策不科学、制度不落实、校务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校缺乏编制意识,所有单位均未能从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定编定岗,部门之间忙闲不均,一方面,校内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出最大效力,另一方面,聘用了大量的工勤人员,人为增加了办学成本。

四、学校尚未做到精细化管理,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校部分管理制度过于陈旧,不符合当前财经类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与国家教育部门的最新政策和我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配套;学校资产管理还不够严谨科学,资产家底不清,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总量都非常模糊,资产做不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每次报表都没有一个相对科学、严谨的报表基数;原段家滩体育运动场、计划学校甚至校本部的许多校舍和场地,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迄今为止,没有做到很好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造成了办学资源的巨大浪费;长青学院的改制问题,虽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仍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学校对长青学院所投入的大量资产和资金,尚未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得到有效置换;学校的后勤管理,绝大多数还继续在沿用传统计划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模式,缺乏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学校资产采购工作、基本建设和招投标工作、招生工作、教材及图书的采购与管理、各类国家级考试和学校内部考试等工作都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和约束。

五、和平校区目前的办学环境不尽人意,多校区运行带来诸多困难

和平校区的自来水问题虽然与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次联系,也得到了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的多次批示,但迄今为止,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和平校区周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学校就此问题已向兰州市政府多次进行了反映,并向省综合治理委员会也进行了专题汇报,虽然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目前仍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和平校区供水、供气、供暖等多项基础设施还得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和平校区校园环境的平整和绿化美化工作还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目前,多校区运行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校现有校本部、和平校区、原省计划学校、长青学院等多个校区,校区分散且距离较远,首先对安全保卫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校要安排和调度许多车辆,每日接送教职工上下班,增加了费用开支;各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分散在各个校区,往来交通不便,加大了管理难度;大部分教职员工需要往返于和平校区和校本部之间上下班,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和平校区的教工公寓还未完工,需要在和平校区上课和坐班的教职工中午无法休息,降低了工作效率。

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是由许多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部分是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但作为党委班子成员,作为一校之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衷心感谢我们在座的各位代表,以及我校全体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建设和发展最艰难、最关键的时期,能够以大局为重,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解学校之所困,不计个人得失,艰苦奋斗,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在此,我要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并代表校党委和校行政对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当然,我们要理性地分析和正确地看待当前我们学校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论条件多么艰苦,资金多么紧张,经过大家长年的努力与奋斗,我们学校不论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方面,都取得了可惜的成绩,特别是新校区的正式启用,为我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够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按照校党委提出的“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攻坚破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严峻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以加快发展为重点,将科学发展作为商学院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第一要务

我校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发展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将发展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当前,我们最为紧迫的发展问题是,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特色和效益等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问题。

第一,要研究论证和处理好发展规模的问题

新校区的建设和启用,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规模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历史性机遇,科学研究和论证我校的发展规模问题,主要是:

(一)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实力、资金筹措空间的大小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合理分析和确定我校的基本建设规模,明确学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工程进度安排计划;

(二)依据未来国家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增长幅度、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空间,以及我校软、硬件建设所要达到的条件,科学分析和确定我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在校生规模以及长青学院的办学规模;

(三)依据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在校生规模以及教育部有关师生比的具体要求,具体确定我校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员工队伍的总量。

第二,要研究论证和处理好发展的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决定着办学规模是否能够得以科学发展的问题,决定着学校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能否得以有效利用的问题,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依据国内财经类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软、硬件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空间,认真研究、论证和规划好学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

(二)以学校的总体办学规模和学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及其今后的发展空间为基础,以教育部办大学的有关标准和要求以及地方政府有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政策为依据,合理规划和确定我校各级各类和各学科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管理干部结构、教辅人员结构和工勤人员结构,特别是要逐步完善和优化我校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性别结构;

(三)依据学校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和教师队伍的结构组合,合理规划和确定我校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要合理确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

第三,要研究、处理和把握好发展的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对高校来讲,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教育质量和微观层面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而教学质量相对比较具体。关于教学质量的问题,我后面还要讲到,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怎样抓好属于教育质量核心内容的管理质量问题,对此,我们主要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当前,我校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建设和发展时期,基建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的任务都非常重,我们一定要合理规划和安排好学校基本建设工作和后勤基础设施的各项建设工作,加大各项工程事前的合理规划、事中的科学和规范管理和事后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学校特别是和平新校区的各项建设工作;

(二)加大资产管理的工作力度,认真盘清我校所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确保学校所有资产能够满负荷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最大效力,提高资产的管理质量。特别是要对段家滩体育运动场、原省计划学校、南昌路家属院、长青学院、原冶金工业学校以及校本部和新校区,进行明确的功能区划和定位,做到合理的规划,在全面进行资产整合、优化配置和合理处置变现的基础上,盘活学校财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资源的效能和作用;

(三)加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完善机构设置,合理确定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定编定岗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效力,尽量压缩和减少工勤人员的聘用,降低办学成本;

(四)全面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着力加强对管理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特别是要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和业务技能,促使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第四,研究论证和处理好发展的特色问题

特色问题,涉及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涉及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对外影响,事关学校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对此,我们务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切实抓好我校学科专业的特色建设和发展问题,使我们的重点学科和精品专业不仅要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传统优势,而且要经过长期的精心努力与构建,发挥出我校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并以此来引领和带动其它学科专业的特色建设;

(二)要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支在西北地区乃至在全国财经类教育界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精尖人才和学科骨干队伍,培养一批名师和名专家,增强学校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抓好校园环境的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

第五,高度关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效益问题

对我校来讲,既有着经济效益的问题,又有着社会效益的问题,两者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当前,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科学决策,特别是要做好学校重大事项的各项决策,向科学决策要效益;

(二)做好规范管理,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管理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做到管理干部的正确使用和人力资源队伍的优化组合,使得每个单位和每个部门,乃至每个个人,都能够按制度办事,按规定程序办事,按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办事,真正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向规范管理要效益;

(三)要认真处理好发展当中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将发展的规模、发展的结构和发展的质量最终落实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做到四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和有机统一。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一)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全面抓好有关教学质量的各项基本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对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着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力行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积极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要以统计学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为发展契机,充分发挥这一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传统专业改造和新办专业的升级工作,努力建设一批深受社会和学生欢迎的品牌优势和特色专业,增强专业对学校办学规模的承载力;在课程建设方面,要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力争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着重抓好精品教材建设工作,积极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积极推进教材征订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切实建立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教材征订管理体系;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要以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争取再建设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以课程为载体,组建以教授、博士领衔,副教授和讲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就突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高的教学团队,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研究方面,要继续支持和开展教改立项,引导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校将拿出专项经费,重点扶持重点学科建设,要在建好现有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准备工作,提升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在研究生和讲师队伍中着力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积极组织申报艺术设计、政治经济学、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硕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学位点布局;要着力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动态的导师遴选机制,完善导师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强和规范对导师队伍的管理;要积极做好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工作,稳步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努力提高研究生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要加强MBA教育中心建设,进一步理顺MBA教育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基础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拓和组织生源,切实建立起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MBA教育品牌。

(三)争取获得标志性科研成果,努力增加科研经费,全面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要重点加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在研项目的管理,提高在研项目的结项率和结项质量;着力做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软科学项目,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项目,使我校的科研项目在数量、质量,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的争取上,要取得重大突破。要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以科研机构为基地,组建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领衔,副教授和讲师参与的科研团队,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争取在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项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对各类科研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构筑科研基地,凝练科研方向、汇聚科研人才、协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科研机构的考核和管理,对有名无实或研究成果不够突出的研究机构进行调整和清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继续做好教授讲坛、博士论坛、高层声音、网络名家大讲堂和学术科技月等系列学术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学报的质量和水平,争取刊登更多有份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扩大学报的对外影响力,力争使学报更多的文章被转载,使学报尽早进入CSSCI期刊行列;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努力提高生均图书册书。

三、强化学生管理,健全学生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要逐步成立和完善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和学生管理队伍的职责,在强化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切实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着力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以宿舍文化建设和学生行为教育为重点,严格宿舍管理制度,开展文明宿舍创建和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积极加强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开展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法制纪律、形势政策、校纪校规、行为准则、诚信和安全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公寓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室、宿舍第一线,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心声,掌握学生动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各种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要下大气力,积极做好欠费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收缴工作,学生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定期对各二级学院的催缴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力的二级学院,要严肃追究学院领导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和规范招生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招生就业工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学校招生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其作为考核招生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后的工作中,我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艺术类、研究生、少数民族预科生、普通本科生等各类招生的工作制度,规范招生工作程序,全面实施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要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要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尽快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加快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五、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要逐步规范、稳健地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责权利关系,下移管理重心,完善二级学院的办学功能,把二级学院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实体,做大做强二级学院;学校要依据建设和发展实际需要,本着精炼和高效的原则,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精简人员,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能;学校对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严格进行定编、定岗、定职责,坚持教学、教辅和科研人员编制核定适度从宽,保持正增长,管理人员编制核定从严掌握,保持零增长,工勤人员编制坚持负增长,逐步实现工勤人员社会化管理;学校要积极推行目标任务考核,把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分类考核,构建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体系;学校要积极稳健地推行全员聘用和合同制管理,强化岗位管理,淡化身份管理,严格按照人员编制职数和任职条件进行聘用,并签订目标任务书;学校要按照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注重实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逐步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学校要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新的后勤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与经营服务的关系,各经营实体完全实行企业化运营,推行社会化管理,切实加强成本核算,降低运营成本。

六、积极筹措建设和发展资金,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

(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其它银行的联系,以开发银行为重点,争取更多的基本建设资金的贷款;

(二)积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特别是要加强与财政部和财政厅的联系,积极争取专项建设资金;

(三)要通过积极运作,全力做好段家滩校区体育场的土地置换工作;

(四)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注入长青学院,通过置换,为学校筹措建设和发展资金;

(五)想法设法扩大长青学院的办学规模,为学校筹措更多的办学经费;

(六)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二级学院在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对外承接更多的教育和培训项目,积极创收;

(七)想方设法,开源节流,积极挖掘办学潜力,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各位代表,同志们!兰州商学院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代兰商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已荣幸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兰商人的肩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信心、有能力把兰商建设得更加美好,希望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校党委提出的“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求真务实、拼搏攻坚、改革创新、艰苦奋斗,为早日把兰州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部地区有重要地位、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财经大学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44号